人的一生都在睡与醒之间,“前三十年睡不醒,后三十年睡不着。”是一句笑话调侃,却也道出很多人的经历和心得。长期熬夜还会影响内分泌,导致免疫力下降,感冒、胃肠感染、过敏等都会找上门,更会出现健忘、易怒、焦虑不安等精神表现。一个人需要多长的睡觉时间较适宜呢?这取决于他的生物钟的养成,不过不同年龄的人的睡觉时间是如何分布的?
据报道,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平均睡觉时间过短或过长都会导致慢性疾病发病率增高。
疾病控制预防中心(CDC)人口健康研究团队表示,每天睡觉时间少于6小时的人比睡觉时间为7-9小时的人患心脏病、糖尿病、中风和肥胖等慢性疾病的患病率更高。每天睡觉时间超过10小时的人患慢性疾病危险更高。
另外,一所大学医院研究团队以2600余名40-70岁健康成年人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追踪研究。结果显示,包括午觉时间在内,每天平均睡觉时间不足6小时的成年人中30%被确诊患有代谢症候群。这比睡觉时间为正常的6-8小时人群发病率高出41%。
为了预防代谢症候群和类似疾病,需要通过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避免暴食等方法来进行适当的调节十分重要,生活习惯中每天包含午觉保证7-8小时睡觉对于预防成人病也很重要。
不同年龄段的睡觉时间有区别吗?
13~29岁青年人
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通常需要每天睡8小时,且要遵循早睡早起的原则,保证夜里3点左右进入深睡觉。平常应保证较晚24点上床、早6点起床,周末也尽量不睡懒觉。
30~60岁成年人
成年男子需要6.49小时睡觉时间,妇女需要7.5小时左右,并应保证晚上10点到早晨5点的“优质睡觉时间”。因为人在此时易达到深睡觉状态,有助于舒缓疲劳。
一项针对2.1万名成年人进行的22年跟踪研究发现,睡觉不到7小时的男性,比睡7~8小时的男性死亡可能性高出26%,女性高出21%;睡觉超过8小时的男性,比睡7~8小时的男性死亡可能性高出24%,女性高出17%。
60岁以上老年人
老人应在每晚12点前睡觉,晚上睡觉的时间有7小时,甚至5.5小时就够了。阿尔茨海默氏症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每晚睡觉限制在7小时以内的老人,大脑衰老可推迟2年。
但是长期睡觉都超过7个小时或者是睡觉不足都有可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有可能导致出现老年痴呆,从而增加早亡风险。
因为睡觉时间过长,会打乱人体生物钟,导致精神不振,影响记忆力,并且会错过早餐,造成饮食紊乱等。那么,入睡困难威胁都有什么?
1、导致疾病发生。
很多研究发现,很多疾病常常伴着入睡困难应运而生。睡觉质量不好、睡觉不够充足,常常会让人觉得心情烦躁、焦虑不安,而且入睡困难还会进一步导致人体的免疫力急剧下降,因而让很多疾病趁机找上了健康的人群,像什么精神不济、记忆力不好、胃病、抑郁情绪等等疾病,都是入睡困难可能引起的疾病。而且瑞典着名的研究人员研究发现,如果没有充足的睡觉,那么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浓度就会变大,这样会很容易引起心脏病。
2、影响大脑思维。
入睡困难还会严重影响大脑的正常运作。足够的睡觉更够给人一个清晰的大脑,让人们在工作中神清气爽、思维敏捷,但是如果长期没有得到充足的睡觉的话,大脑会一直处在一种工作的状态中,没有任何的休息机会,这样会影响大脑的正常工作,直接影响工作中的办事效率,严重的还会有记忆力下降的情况发生。